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咨询热线:400-123-4567

云开新闻

云开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668-80113

邮箱:http://www.runlinmiaomu.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行业资讯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1-14 18:35:22
  • 点击:

  kaiyun,让康养社区以及居住在里面的老人被特殊化,从而被边缘化。这种“误解”也体现在社区的景观营造层面,“居高临下”的设计视角,“过度堆砌”的设计细节……

  我们希望能够以更加平等的态度面对使用者,用更加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用社区营造的角度探讨社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样的愿景,栖城景观设计团队在2021年末以复盘+总结+设想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关于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专题研发」。现在,我们决定将这份研发报告分成3个篇章呈现给大家,以求商榷。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

  本次“康养社区景观设计专题研发”包含了三大版块:Authority 主宰力、Creator营造家、Naturopathy全浸润。

  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巧合地组成了“CAN”这个单词,而 I CAN 这句话也正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老人们内心希望对社会表达的那层意思。

  谈论“主宰力”是在谈论让老年人如何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社区,而非“被安排”。案例走访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环境的三个痛点:对社区的失控感、对场地的失望感、对自身的无价值感。 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源自设计师主观的想法与老人真正的需求偏离。我们必须学习跳脱出设计师视角,将权杖交还给老年人,形成自下而上的设计逻辑。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2)

  由于机能的缓慢退化,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会慢慢减弱。这种改变让他们觉得自己越发渺小,同时对周遭的环境产生迷茫和恐惧,降低对外界环境的预期。帮助他们实现“对外界可控”,是激发“主宰力”的第一步。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3)

  如何把握他们可控的边界,我们提到了一个相对圈层界限的概念。老年人的活动半径分为:基本活动圈、扩大邻里圈、集域活动圈、市域活动圈。

  我们一般按照老人的出行能力划分老人的活动边界:5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180-220m,为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圈;10分钟出行距离,活动半径450m,为老年人的扩大邻里圈。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同时从心理距离的感知来划分老年人基本活动圈与扩大邻里圈的圈层界线,无论一个社区尺度多大,基本活动圈往往就是楼下的宅间花园,扩大邻里圈则是社区中心。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4)

  有别于普通社区“重中心、轻宅间”设计原则,康养社区的设计策略反而应该是:1。 玩转基本生活圈;2。 涉足扩大邻里圈。

  楼下的花园是老人识别度最高、最方便抵达、也最愿意停留的场所。通常老人可以在此进行一些个人的日常活动或是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故此,我们将这个场所范围定义为“基本生活圈”。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5)

  它们可以是一些相对亲近自然、清净安宁的空间,同时也融入老人日常所需的户外微活动、户外微社交等功能。让老人可把控、可接纳、可亲近,让老人更便捷、更愿意走出室内,走向户外。

  在老人成群的聚集空间,他们单独行动的概率大大降低。我们把一些适合组团、三两成群结伴活动的空间,设置为“扩大邻里圈”,让老人通过参与活动建立非正式社交关系从而得到情感慰藉。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6)

  由于社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提出针对基本活动圈以外的道路,实现多轨道支环穿行模式,每条环路叠加复合功能,满足老人各类需求;

  同时,为了让老人对自己脚下的道路更为明确,我们借鉴“olle path”的做法,对不同功能的支环给予不同形式的特征引导,让老人不再惧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从容走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7)

  一旦老年人把握了自己基本生活圈,同时又能清楚地明白扩大邻里圈中道路的指向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就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把控力。

  在我们所接触的居住在康养社区的老年人中,多数人对室外景观并没有很大的期待,甚至对社区景观好坏的定义,仅仅通过绿化多与少,有无漫步道来评价,鲜少提及室外其它功能的场地。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8)

  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康养社区,室内配套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日常需求。想要提高老人走出室内的频率,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2。 在室外空间中提供更多室内无法给予的“惊喜”,融入主题情境,营造空间氛围。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9)

  在同一个场地能享受不同功能的组合、实现不同需求的满足,或在同一场地不同时段能够享受不同功能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将其称为“非单一功能交集模式”。

  这种非单一功能的场地,不仅能降低场地空置率,同时可以利用同一场地提高老人不同时段外出活动的频率。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0)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1)

  所谓融入主题式情境空间,是指将老年人偏好的话题,以主题式情境融入的方式串联起来。场地的功能性不再是吸引老人前往的唯一目的,其本身更加有趣,更有治愈力和感染力,更能满足多样的文化兴趣,也会因此而让老人们对场景空间更加钟情和偏爱。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2)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3)

  康养社区如果解决的只是老人的居住和被照料问题,即使提供了最完善的配套和服务,但老人的定位却始终是“被动使用者”,长此以往,也会让老年人们从主观上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放权设计”,邀请他们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参与营造、参与维护、参与传播,换来价值感的提升。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4)

  设计时预留一些留白空间,并提供可移动的装置设施,通过个人或楼委会、业委会的社团活动,进行二次搭建和改造,形成使用者的自创性空间,把社区变成“自己创造的后花园”。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5)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6)

  在走访康养社区时,我们意外发现每个老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如果将他们的作品衍生成美陈,作为社区展陈布置的周边产品,那他们的作品就不单单是一件作品,而是美化社区的工艺品,这种荣誉感也能给予他们自信和肯定。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7)

康养社区景观设计创新专题-从老人需求出发的康养社区(图18)

  将社区的维护设备和一些康复设施相结合,让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比如一些日常浇灌、修剪以及春耕秋收的工作,寓健于乐之余又能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们相信,如何对抗“失控感、失望感、无价值感”是康养社区景观设计的重要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I CAN系列专题研发”的第二篇“Creator 营造家”和第三篇“Naturopathy 全浸润”。也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索更多的设计解决方案。